 
 
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制造团队
我院合成生物学与微生物制造团队主要从事合成生物学与代谢工程、工业微生物选育等方向的研究。具体研究领域包括:高附加值功能营养因子如阿卡波糖、维生素K2、乳铁蛋白、虾青素等的高效绿色合成,工业微生物菌种的性能改造、发酵液复杂体系中微量成分的分离纯化等。团队由11名专任教师、3名博士后和20余名研究生组成。其中,安徽省领军人才特聘教授1名,省高校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各1名。先后获批了安徽省工业微生物分子育种工程实验室、省“115”产业创新团队等多个省级科研平台。主持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基金等二类课题11项,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
团队负责人:刘艳
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团队
我院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团队主要从事药用天然产物的开发与利用、工业微生物育种技术在生物药物生产中的运用、固相合成多肽技术及其在药物载体和给药系统中的应用。团队骨干成员11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11人。主持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5项;发表SCI论文8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件。
团队负责人:葛飞
生物质高值转化与绿色加工团队
我院生物制药与载体材料工程团队聚焦生物质资源的绿色高值转化,利用代谢工程技术手段改造功能微生物,对生物质实行分级逐步利用,耦合高值生物基化学品及平台化合物的生产;同时针对生态环境安全重大需求,开展环境污染物的微生物治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功能材料开发等研究。团队骨干成员11人,其中,教授2人、硕士生导师10人、博士11人;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2项;近5年发表论文50篇,SCI收录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件。
团队负责人:李艳宾
食品功能因子开发与利用团队
我院食品功能因子开发与利用团队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生物转化、功能性食品开发等方向的研究。团队成员由6名专任教师、1名博士后和近20名研究生组成。其中,安徽省高校学科拔尖人才1名,省高校杰出青年和优秀青年各1名。该团队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先后获批了芜湖市绿色食品产业研究院、芜湖市绿色食品加工与安全工程技术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及青年项目等二类课题10项,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专利20余件,发表SCI论文100余篇。
团队负责人:张国强
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团队
我院生物农副产品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团队主要从事莲藕、莴笋、芦笋等果蔬深加工、禽肉、蛋类深加工及预制菜加工。具体研究方向包括:特殊膳食用食品开发研究、风味禽肉食品加工与开发研究、脱骨鸡爪食品加工与开发研究、益生菌代餐粉产品开发研究、一种蜜枣和坚果锅巴的常温保质方法及口感调试、典型果蔬射频加工工艺优化及应用研究、带鱼预制菜生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研究、无骨鸡爪脱骨加工工艺研究、离子迁移谱在预制菜柔性杀菌中应用研究、PQQ功能产品开发及产业化研究。
团队负责人:王顺民
水凝胶感知与功能团队
我院水凝胶感知与功能团队聚焦于生物高聚物微生物发酵技术、水凝胶环境感知及应用、水凝胶功能因子挖掘与集成应用,实现以天然聚合物为原料,基于绿色工艺,创制环境感知和多功能化的水凝胶美容护肤品、智能伤口敷料和新型医用耗材等产品目标。团队骨干成员7人,其中,教授3人、博士7人,硕士研究生近20名。主持包括国家级项目在内各类科研项目近35项,横向项目5项;发表论文近180篇,SCI收录约90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7件。
团队负责人:聂光军
粮油加工与品质调控团队
我院粮油加工与品质调控团队聚焦大宗粮油加工关键技术的革新和主食化营养干预,从节粮减损、营养素保留、提质增效和绿色加工角度,助力“千亿粮仓”和“生命健康”目标的实现,打造营养健康型粮油新产品。针对安徽省稻谷、大豆等农产品,开展绿色加工和品质调控研究;把握“大食物观”,开发南极磷虾油,弥补油料资源的不足。团队骨干成员7人,其中高级职称3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项目8项;近5年发表SCI论文近40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一种利用表面活性剂水相提取花生油的方法专利转化给企业1件。
团队负责人:郭玉宝